沿著南迴公路轉進金峰,山脈低語、風緩緩吹動,每個角落都藏著一段剛剛發芽的故事。
以《成為山的形狀》,做為這條走讀路線的起點。走進安君實以「Sinapayan青年工作站」為靈感創作的一處寧靜空間。進入坐落在部落邊界的作品,如同迎接與守望,邀請人們在這裡卸下城市的速度,與山脈對話,也與自己相遇。
順著山路,走進正興村。這裡不以熱鬧取勝,而以陶藝為語言。大街上,每一戶人家門前的陶板門牌、每一面牆上的陶作紋飾,有部落傳說、百步蛇的故事,以及在地的生活哲學。

午後的風帶著泥土氣息,從農田裡長出的紅藜、樹豆、小米,經過一雙雙熟練的手引領旅人採集野菜,在眾人齊力下煮成搖搖飯的香氣。卜拉米喇晌小棧這道看似樸實簡單的風土料理,凝聚部落世代傳承的配方與記憶,也成為旅人用味蕾認識這片土地的節奏。
作品《Kawpuan 生根・合力》。由森川自然工藝聚落共同創作,透過排灣族陶壺、家屋文化語彙,將排灣族關於生命與建造的智慧,雕刻進土地與時間裡。這裡不只是作品的所在,而是部落凝聚的歷史回音。
再隨著部落導覽員走過撒布優部落巷弄街道,訴說石碑背後的家族遷徙、燃火升煙的聚會所傳統、以及那些仍然持續被族人實踐的文化責任。
撒花咖啡
「撒花」是紀念vuvu們而誕生的場域。有著sakinu(撒可努)和hanaku(花子)的精神,也是排灣族語「sanguaq」(好吃)的諧音。店內甜點皆以原住民族地區食材製作,其特色包括使用在地咖啡豆、紅藜、洛神、油芒等傳統作物,用紅藜洛神馬卡龍和油芒地瓜布朗尼的迷人風味,拉近與部落的心距離。
南迴是如此的,沒有華麗張揚的標誌,卻有許多細節會悄悄留在心裡。如作品、如生活,邀請您,不只是走過金峰,而是在每一次靠近的時候,把名字種進了土裡。
若你在找一條這樣的旅程,不必太長、不必喧嘩,南迴藝術季,正是這樣的存在。
Google map:https://reurl.cc/EQY3gm



尚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