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旅遊_花蓮古楓部落】竹風鈴,聆聽布農部落的故事。

「古楓部落」,位在台東與花蓮的交界處,從台九線309.5K轉入崙天大橋,到了卓富產業道路後右轉,大約再前行約三公里的距離,就抵達部落的所在地。

聽說只要走進部落裡,微風偶爾會捎來一陣陣溫潤、柔和的敲擊聲響,像極了布農族人的共鳴和聲,一旦人們靜心聆聽,似乎就能將心裡煩悶的情緒慢慢拂去。

古楓部落,歷經遷徙歷史的布農族人。

進入部落前,沿途放眼望去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廣闊稻田,此時正是準備收成的季節,逐漸低垂的稻穗,被風吹動時會出現沙沙、沙沙的聲音,是認識古楓的前奏曲。

春哥(志工隊長李月春,部落文化守護者之一)說,在群山環繞的「卓溪鄉」中共有六個村落,其中除了「立山村」屬於太魯閣族外,「崙山村」、「太平村」、「卓溪村」、「卓清村」以及「古風村」皆屬於布農族人聚集之地。

據說,卓溪鄉的溪流除了豪雨季節外,幾乎終年無水,所以舊名稱為「乾溪」,布農族語則是”Banida”,有樹木之意。而「古風村」則是卓溪鄉最南端的村落,村內共有「白端」、「古楓」、「崙天」、「秀巒」、「石平」五個部落。其中,「古楓」與「白端」兩部落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春哥說只要是部落裡頭誰家殺了豬,就一定要分給所有的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兩部落之間的情誼就像是兄弟一樣,彼此相互陪伴。

尋根,找回屬於家族間的故事。

「古楓部落」原名是”Hunhungaz”,布農語的意思是遍生「茵蔯蒿」(一種薰蚊草)的地方。

不過多年前,族人原是居住在「瓦拉米步道」附近,直到1915年5月17日發生了「大分事件」,除了攻擊隊伍大分部落遭台灣總督府持續制止與鎮壓外,其餘居住在大分的布農族住民也被迫陸續往山下遷移,以利日人管理,而古楓部落的族人們就是那時遷移至此,從1946年成立古風村至今,已逾70個年頭。

部落裡唯一的一座傳統石板屋,目前還有族人居住在裡頭。當初遷徙時,可是以人力將石板一塊塊從山上搬移下來,然後再一片片重建堆疊回去,試著回想這整個過程,看著這棟老舊的石板屋,好像能感受到當時族人遭遇流離故土的深深無奈。

春哥告訴我們,族人們在被冠上漢族姓氏前,姓名就是大家溯源的依據,像他的原姓氏是Takisvilainan(音譯:打給斯菲南來),就是源自父親的Takisvilainan氏族而來。只要姓氏為Takisvilainan就是同家族的人,大家族的成員間彼此團結,關係非常緊密。

對布農族人而言,家族血緣是非常嚴肅神聖的關係,只要是同家族的成員,即使代代相傳後關係再遠,依舊是無法結為夫妻,否則就會遭到天神的詛咒。現在來看,老人家們的傳說其實都蘊含著生活智慧,近親通婚可能的衍生基因疾病,在布農傳統的禁忌裡就得到解答。

將迴盪於竹林間的聲音,化為手中的竹風鈴。

環繞於古楓部落的竹林,可是從老祖先的年代就一直照顧著布農族人的重要經濟作物,只要風一吹動,迴盪在竹林間的聲音彷彿融入風裡,飄散到身旁,那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記憶。而滿山的竹子,即使歷經產業沒落後,依舊保持豐沛的生命力,與部落共存相伴。

要將這細長的竹子製成竹風鈴,可不是我們想像的簡單。「竹風鈴」從選材、製程都有嚴格的程序,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才讓堅硬的竹片間敲擊出如「祈禱小米豐收歌」般的共鳴美樂。

看著林阿公細心地烘烤著竹子,並熟練地用鑽孔機處理竹風鈴的前端造型,更覺得這竹風鈴充滿著族人的心意。老師說,竹風鈴很特別,若是刻意敲打出的聲音通常都不好聽,唯有掛在牆上,讓風自然地吹動,那輕緩的聲音才最是迷人。

有時老師會在竹風鈴上頭繪製布農族的傳說故事,或是美麗的各種圖騰;有時則保持著竹子的原色原貌,老師說,布農族其實是非常內斂的民族,所有的情意都不太會說出口,只能透過實際的行動或是歌唱表現出來,而這素雅質樸的竹風鈴像是族人性格一樣,不花俏,卻很恆久。

祈禱小米豐收歌」。

小米,布農族人的飲食生活主角,部落裡特別重視農耕祭典的儀式。

春哥跟我們分享一個布農傳說,他說相傳從前的世界擁有兩個太陽,當其中一個太陽要下山時,另一個太陽馬上跟著出來,所以世界上只有白天沒有黑夜。

有許多人無法承受烈日的曝曬而死去。其中有一個孩子也因此而死變成了蜥蜴,十分憤怒的父親便帶著他的大兒子上山,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太陽居住的地方,趕緊拿起弓箭將其中一顆太陽射下,而那顆太陽被射中一隻眼睛後,光芒也漸漸退去變成了月亮。

祂很生氣的問:「你們為什麼要用箭射傷我的眼睛呢?」父子倆回答說:「因為你曬死了我們許多族人,我們要報仇。」太陽嘆氣說:「你們真是忘恩負義的東西,你們的生活都依靠我,但卻從來沒有感謝。你們受的苦難也足夠了,以後我就變成月亮,你們回家後要告訴族人,在月圓的時候要祭拜我,這樣你們的穀物一定豐收,人口也會興旺,現在我給你們雞和小米的種子,雞用來報時,小米用來祭祀。」

後來,布農族人用帶回來的小米播種,以月亮的圓缺作為耕種和舉行祭祀的依據,時時刻刻將月亮的叮嚀謹記在心,成了流傳至今的祭儀。族人流傳著記錄著一年時序的「刻畫曆」,何時播種、何時打獵都以簡單的線條述說著布農人與月亮的約定,是傳統的「祭事備忘錄」,例如:播種祭、小米祭、射耳祭、及嬰兒祭等。每年的祭儀,耆老將以歌謠來祈福對自然的尊重及生態保育的觀念,是布農族重要的文化。

其中「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就是為了讓天神聽見族人的感謝所唱出的古調,音階像樓梯盤旋而上,最後會出現五度以上的泛音共鳴,令人動容。傳統上,在一到三月的小米季節播種前,族人們會吟唱此歌謠,主要是模仿在山林間所聽到的自然之音,如溪水、風雨、蟲聲鳥鳴而來。1952年,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發現後,紀錄並向聯合國文教組織發表並稱之為「八部合音」,震驚了世界的音樂學者,自此之後,讓布農族群於國際上名聲大噪。

部落裡除了竹風鈴外,也有小米串珠吊飾與編織束口包,每一個手工藝品都是部落婦女們親手製作的,這些運用在包包裝飾的編織布條,識別著族人喜愛的色彩圖騰,除了象徵百步蛇的菱格紋,還有記錄著布農族一年生活時序的-「刻畫曆」,很是特別。

刻畫曆

漫走,聆聽部落的故事。

來到古楓部落,除了可以體驗部落裡竹風鈴、小米串珠吊飾等DIY外,更推薦大家一定到「環山竹林步道」散散心,走完一圈約為80分鐘,總消耗卡數約為413大卡,是部落裡特別規劃的卡路里步道。

沿途有用來製成中藥的野生鳳梨、香茅、樹豆、月桃、苦茶樹等各式多樣化的植物可供人觀賞,還有族人們用竹子所搭建而成的休息站,原始而自然。

環山竹林步道有座神秘的竹橋,也是族人們自行搭建的,必須踩著重石階梯往下靠近,因為竹橋十分狹窄,雙腳必須「外八」行走,否則容易跌倒。在這裡遠眺縱谷美景,心曠神怡。

不止社區的圍牆上用石頭拼出布農語,讓孩子們時時刻刻練習母語,就連學校裡的課程、環境也都充滿著濃濃的部落文化。

這座沒有圍牆而是以一整排巨大的榕樹區隔開的「卓楓國小」,只有二十多位學生,春哥笑說老師都快比孩子還多了。

三年多前,因為學生人數過少差點面臨學校遭廢併校的問題,但孩子們以純粹的天籟唱出布農族傳統童謠,四處比賽、表演,才保留住這座可愛的學校。

學校裡到處彩繪出布農族的文化特色,穿堂裡不但呈現「刻畫曆」,以及一面學生所創作的獵人詩,教育讓布農文化從小烙印在孩子們的記憶裡。

春哥特地帶我們去看學校的操場,「咦?怎麼沒有跑道?」他說:「有次風災的土石流淹沒了學校的跑道,還在校園裡製造出了幾座小山丘,我們沒有經費整修,只好讓孩子們去使用鄰校的操場。雖然有點無奈,但自然的力量卻因此成為卓楓國小裡的造景,也是一種機會教育吧。」

接著我們抵達春哥位於白端的接待家庭,環境簡單大方、幽靜舒適,想在部落裡多待上幾天,慢慢地感受在地的風情,一定不能錯過。若是選在祭儀的時節來到這裡,說不定還能受邀參加部落的活動,感受與眾不同的獨特文化。

路口處的一棵百年老楓樹與卓楓國小前的百年老榕樹,遠在族人遷移來此前,就已生長在這了,族人們珍惜著部落裡的一草一木與悠遠流傳的故事,來到純樸的古楓部落,記得保持著尊重與友善的態度,一定能感受到熱情的布農族人毫不藏私的分享部落之美。

相關資訊

古楓部落

位置: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17鄰58號之1(從台九線309.5K轉入崙天大橋,到了卓富產業道路後右轉,大約再前行約三公里的距離,就抵達部落的所在地。)

連繫人:李月春(春哥)/0929-527176

 

相關行程費用:

社區導覽行程:半天500元/人 (人數最多30人,最少5人)。

其他預約及DIY行程 (請於1~2天前電話預約,也可接學校團體的套裝行程,大學打工換宿。)

  1. 竹風鈴DIY 100元/個
  2. 布農小精靈50元/個
  3. 小米酒DIY (懷孕婦女不能參與) 小米酒180/瓶,糯米酒釀100/瓶
  4. 射箭體驗

5.八部合音表演(由於表演者會是全鄉出動,請盡早預約)

貼心服務項目:

【風味餐】300元/人(預約最多30人,最少5人)

【住宿】村莊內現有七戶接待家庭可以提供住宿,可提供50~60人床位 住宿一晚500/人。

%e8%8a%b1%e8%93%ae%e6%97%85%e9%81%8a%e5%8f%a4%e6%a5%93%e9%83%a8%e8%90%bd44

備註:

春哥特別提到布農族人討厭別人亂放屁、打嗝等不禮貌的行為,特別是在打獵前,若有人在上山前放屁,那他是絕對不能上山的。後來想想老人家的叮嚀也不無道理,打獵深具危險性,獵人總得摸黑上山,而且總是得走不同的山路來尋覓獵物,若身體狀況不佳,不但無法打獵,更有可能讓自己深陷於危險之中。

春哥小叮嚀_進入部落記得:

  1. 過年不亂放鞭炮。
  2. 不亂放屁。
  3. 記得維持基本禮貌。

布農族古楓部落‧花蓮卓溪鄉|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相關文章

  1. 賴沛瑩

    9 11 月

    看了很感動,好想深入了解自己的故鄉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