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谷青農】從自然農法出發,將果物推向全國的酪梨女王|台東黃家農場。

「台東,是全台酪梨產量排名第三的主要產區。天然環境氣候讓台東酪梨相較於西部具備了早生果的優勢,從台東市以南開始,每年5-6月就能開始採收酪梨,整體進入市場的時間更早,價格也更漂亮。」

7年前,因年邁的公婆即將退休,陳素玲決定從假日農夫轉為全職農人,接手家裡的農地;同時為了自己的身體,將原先的慣行農法改為友善耕作,開啟種植酪梨之路。

從務農菜鳥成為百大青農。

2015年,素玲從西部嫁來台東,坦言這樣的慢生活,讓多年來處於科技產業早已習慣講究效率與成效的她,相當不適應。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笑說自己閒不下來的個性,自產自銷剛好最適合她。

自家的農地原以種植芭樂為主,看著公婆一年四季忙不完的工作,素玲下定決心接手後一定要改種其他作物。當搜尋資料發現酪梨的農事只需要半年工期,便一頭栽入了酪梨世界,沒想到種酪梨完全沒想像中容易!

為了走自然農法之路,首要工作就是將地力重新找回來。為了養出強壯的果樹,她不選用嫁接法,而採以種子育苗的實生苗種植。生長期拉長,自植入幼苗起,到採收果實那刻,之間必須經過6至7年的生長時間,對農人而言,沒有收成的日子是很大的壓力,但她開朗說著:「沒關係,就一邊養樹,一邊養地,剛好。」

7年來,從務農新手起步的她,邊做邊問,不懂之處就全心去研究,前輩、農改場、產銷班全成為她的強大後盾。「作農後,最大改變就是臉皮真的變厚了。」她笑說。從菜鳥,一路晉升為第五屆百大青農的點滴成就,成為轉職農業最堅穩的信心。

友善耕作的初心,是從自己出發。

「若使用慣行農法,對農人來說其實很傷身體。農戶是第一線接觸化學藥劑的人,一不小心就得不償失。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標章可證明友善耕作的辛苦,但我決定走自然農法的原因很單純,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跟家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還是會繼續堅持。」

園區內的酪梨產季從5月一直到隔年3月,分別有早生型(初夏採收)、中生型(夏末秋初採收)及晚生型(秋末冬季採收)三種型態,以蜜蜂、麗蠅自然授粉。

素玲從3-4月早生果開始套袋起,就得一路忙到年底。酪梨果樹長得快,工序自然也多,套袋前的大修剪,讓果樹將足夠的營養輸送到酪梨果,然後每個月都需要小修剪以調整果樹枝枒;採果後又再一次大修剪,除去徒長枝、打頂矮化,然後等發新梢後又再持續小型修剪。淘汰的老葉、樹枝成了豐厚的有機質營養,讓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幾乎不需要施灑有機肥料,就能養成碩大飽滿的酪梨果。

「一顆果樹可能同時會嫁接不同品種,這在種植酪梨的工法上很常見,但我為了讓果實吸收更完整的營養,也讓果樹更加健康,就算是採用嫁接方法,也只選擇單一品種,雖然產期固定,但走得更長久。」

期間除了自家的農事工作,還要洽談市場通路,研發酪梨加工產品,以及協助產銷班一起投入相關務農行銷事務,一刻不得閒。卻也因為如此積極的個性,養出的酪梨果可以銷售到全聯、新光三越及SOGO等全國性指名通路,打出自家品牌知名度。

研發酪酪長麵,讓酪梨更加平易近人。

惜物的性格,素玲對於格外品的思考,讓她決定投入研發酪梨麵。「酪梨相當營養,但仍有許多消費者還不敢享用,一旦製成麵條,市場就更大了。更與高科大一直建立著農遊的產學合作,也藉機邀請師生們成為酪梨麵眾多試吃員,針對口感、口味提出建議,最後調整成如今上市的酪酪長麵。」

單純的出發點,卻耗時近兩年的時間投入調整。從自製生麵,一路到與傳統老製麵廠合作,選擇油脂高的酪梨品種,將新鮮採收便透過零下60度急速冷凍的鮮果直送台中的製麵廠,要求以完全不加一滴水的製程,低溫烘乾麵體,將酪梨做成低鈉、膳食纖維更高、口感更Q的酪梨麵條,2021年正式開始販售。

酪梨麵耐煮、耐泡,口感更Q彈。

「酪梨麵線煮三分鐘,口感如一般細麵;而酪梨細麵則需煮4-5分鐘,像一般寬麵口感,特別適合煮湯麵,從第一口一直到最後一口,都能吃到滑順Q彈的口感。」

成分單純的酪梨麵,僅以「酪梨」、「小麥粉」、「鹽」等原料製成,透過低溫烘乾,就算沒有任何防腐添加物,也能有效保存一年之久。只有單純麵香的麵體,讓酪梨麵的可用性更為廣泛,乾拌、煮湯皆可,不只適合需要營養的老年人、小朋友,更深受年輕女性消費者喜愛。

酪酪長麵,嘗鮮中
https://www.shoptaitung.com/agri-food/taitunghuang1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