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旅遊】廣恆發商號:東台灣昔日第一商號的小湊物語。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4)

 

有時,我們會思考一趟美好的旅遊行程該如何規劃才好,勢必要有豐富完整的體驗行程,還充滿美味誘人的美食享受才行(笑)。

但,好不容易到了一個陌生好奇的新地方,怎能不看看那些乘載著生活演變的歷史軌跡呢?那些既脆弱又無可取代,當然也不能複製的記憶,不知何時會消逝不見。所以,如果沒有時間去翻閱文史紀錄,不妨在旅程裡淺嚐我們的小小分享吧。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2)

 

當從台11線往花蓮的方向駛去,一處小漁港會出現在成功鎮區域內。

在清朝時期,原名為「蟳廣澳」(後改成廣澳)的小漁港,台語唸起來就像是「螃蟹的鉗子」,意旨這裡的海灣地形彷彿是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有趣又好記!後經日治時期改為「小湊漁港」,光復後又改稱「小港漁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3)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0)

 

因此地有深水港灣,所以很早就有小型的商船在此進出。

清朝同治時期(1862~1875),初來到此的漢人商人從成廣澳帶入各種民生物資,也是花東開始發展的重要起點。而連結著小港的路旁,一座殘破的歷史建築就矗立在台11線上,那可是成功鎮繁華歷史的開端,曾經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鋪—「廣恆發商號」。(資料來源:成功鎮公所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5)

 

1916年,原是屏東內埔人的經營者溫泰坤先生,於清光緒年間歷經艱困的路途抵達東海岸成廣澳,並利用這裡的天然港口,以海運的方式將各種民生物資運送到成功鎮並創建「廣恆發商號」,是早期東台灣唯一的雜貨大盤商,也象徵著漢人在花東開始經營的紀錄。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6)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此後,當地居民開始接觸社會流行的生活必需品,逐漸改變原始的生活模式。後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規定鹽、酒、糖屬需要營業執照的專賣事業,因此廣恆發除了這些沒有販售外,其餘民生必需品如罐頭、麵條、布料等幾乎都有提供。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6)

 

溫泰坤先生將廣恆發商號建造成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建築,其式樣、氣派堪稱當時非常奢華的豪宅,是東海岸人文發展的重要見證!

除了屋後的陽台,他還擁有私人的精米所(碾米廠)、糖廍(僅製作黑糖),廣恆發商號也見證了從人力拉牛車碾米到發電機動力運作的發展史;為了要維持生產黑糖,溫泰坤更種植了甘蔗等經濟作物,以確保原料來源穩定,從此可見溫泰坤驚人雄厚的財力。(資料來源:逐鹿傳說—東臺灣文化地誌/許秀霞著。)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3)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2)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5)

 

眼前這座灰白的巴洛克式建築歷經了清末、日治、光復等大時代轉變。

民國85年時因公路拓寬而破壞了北側的牌樓,現在雖只剩下幾面外牆,但循著斷塌殘牆還是依稀可見廣恆發商號昔日氣派的風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17)

 

相關資訊

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

位置:臺東縣成功鎮新港區忠孝里成廣路(台11線107.2k)

備註:

在文化地景上還有一排石柱走廊,石柱上刻寫著關於「成廣澳事件」(又稱為麻荖漏(Madawdaw)事件)的紀念與省思。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7)

「文化亦是一種傷痕,讓我們在傷痕的經驗中茁壯。」

台東成功景點 成廣澳文化地景 廣恆發遺跡  (8)

向來被日人視為溫順的阿美族人,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時因不堪日人壓迫,憤而襲殺日警事件,從都歷社、麻荖漏社進攻成廣澳支廳(廳治在成廣澳),日人調集宜蘭台中阿猴三地警力經月餘仍無法將阿美族人屈服,後來在馬蘭社頭目勸說下才交出武器平息事端,事後日人為免激起更大事端,並未擴大追究。

大正10年(1921年)政府將行政中心由成廣澳遷至麻荖漏,將麻荖漏改稱新港,都歷區改稱新港區。昭和6年(1931)取消成廣澳區,將成廣澳與沙汝灣區編入新港區,現今成功鎮轄區境於此成形。次年新港漁港興建完成,成為東部最大的漁港,此地政經商機能更形完整,取代成廣澳成為地方的中心。(資料來源:成功鎮公所

廣恆發商號遺跡.成廣澳文化地景.成功景點|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