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FR

【藝起來我家】讓藝術走進社區:來百年旭村的鄉間小路,聽藺草阿嬤的動人故事。...

【藝起來我家】讓藝術走進社區:來百年旭村的鄉間小路,聽藺草阿嬤的動人故事。

周日午後,毛毛細雨剛停,陽光灑在青綠稻田上,正開始結穗的稻秧隨風搖曳,好不愜意。

「藝起來我家」今年已邁入第六年,將藝文帶進日常家中的庭院,述說生活的故事,打造出獨特的展演情境。一場活動將鄉鎮社區、老家、老故事還有老人情全圈起來了,找回大家共有的地方記憶,寫下「藝」家人生命裡印象最深的印記。

2024年的首場演出,團隊來到位於台東大豐地區的百年旭村,台東平原的第一個移民村。日治時期因糖業發展,成為日人移民的居所,再隨著戰後時代成為西部移居者的落腳處,努力開墾、勇於打拼是旭村人的生活底氣,豐饒的土壤,孕育許多務農人的一生。

彎進百年旭村的小巷裡,一棟老屋平房,有左鄰右舍熱熱鬧鬧地聚在家門前閒聊,幾座藺草編織的細緻作品擺放在庭院裡,一旁幾位廚人大鍋灶正炒著米粉,椅凳擺好了、音響也準備好了,表演者與主持人正對稿試音中,客人陸續都來了,這一場藝術下鄉的串連,邀請大家走入社區,藝起來「林黃嬌阿嬤」的家。

移居台東,重新建立家園的草編阿嬤。

「22歲時,為了討生活,我手牽一個孩子、再背上一個,帶著婆婆,四口人在顛波路上又暈車又餓,遠從清水移居台東來投靠親戚。記得一整天都沒吃東西,肚子餓到人都要發抖了還是背著孩子繼續走,回想起當初的日子,真的很辛苦啊。」民國21年出生的黃嬌阿嬤回憶著。

剛來台東,日子很窮,阿嬤一人得兼職好幾份工作,從早拚到晚,賣菜、做飯,到處打零工來養大孩子。「我記得小時候都是大姊帶大我們,爸媽都一直在工作,真的很辛苦。」小兒子林璟程說著。

也是因為生活,阿嬤中斷了過去喜愛的草編。過去在台中清水,藺草編織是家戶都駕輕就熟的家庭代工產業,由藺草製成的草蓆、草帽堅韌耐用,一直是早年台灣婦女為增加家中生計的重要技能。而自小成為童養媳的黃嬌阿嬤,因生活所需,兒時就跟著婆婆學習如何編藺草,析草、添草、收邊,練就藺草工藝的扎實基本功。而這一路,為了養大5個孩子,種菜、賣菜、埋頭工作相當忙碌,中斷了曾經賴以為生的藺草編織,就這樣過了近三十個年頭。

直到後半輩子,兒女都成家立業後,黃嬌阿嬤在女婿開設的獅子王飯店裡擔任總舖師,一邊也興起販賣手作紀念品的念頭,這才一步步重新從包包、草帽,再編到龍王、猴子、雞群等生動的造型,在她圓夢的路上,藺草從此跳脫了生活用品,逐漸成為藝術。

老房裡,展示一座座阿嬤手作各個別出心裁的作品,不識字的她,卻有著強大的想像力,將聽過的八仙過海、二十四孝、十二生肖、甚至乾隆下江南等故事,全都以藺草一一化為栩栩如生的作品,如此細膩˙不禁驚嘆阿嬤的手藝與毅力,能巧妙編出台灣情懷的樸拙之美。

藝術,讓阿嬤的愛更加凝聚。

這一天,阿嬤的家人們也都到場同樂,小女兒林秋月、小兒子林璟程、女婿李獻忠紛紛談起過往的日子,有辛苦、有歡樂,特別是那段獅子王飯店的經歷,更是深刻連結著台東在地記憶,就連老縣長鄭烈先生也在故事裡佔據重要篇章,特邀阿嬤舉辦一場展覽,讓她的藺草創作從此被世人看見。

一邊聽著主持人秀秀訪問阿嬤,耳邊一邊響起《聞心音樂藝術》的楊逸文彈奏吉他,演唱一首首經典的閩南語歌謠,懷舊氛圍一下子就壟罩著大夥兒,全都專注沉浸在阿嬤的故事裡。

與其說這是一場藝術下鄉,更感覺眼前彷彿正上演一場時代音樂劇,溫馨氛圍將現場每個人的心拉得很近,人生好像真的很少會有這樣的機會,能邀請一大群親友來到家裡,一起講古、聽音樂,這般共鳴長出的鮮明記憶,相當難忘。

故事的最後,台東縣旭村文教推展協會總幹事 陳東宏送給阿嬤一幅畫,他說:「我們旭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從小,我就常來阿嬤家玩耍,長大後也不忘常回來探望阿嬤。記得10年前,那是阿嬤83歲時,我還記得那天來找她聊天的景象。

她在編織時,總是吹著一台老風扇,手從沒停過,中午不休息、晚上更是一直編到半夜12點半才肯去睡覺,那畫面感動了我,我就透過畫作把那個片刻捕捉下來,今天趁著藝起來我家的機會,贈予阿嬤作紀念。」

藝術下鄉計畫,讓藝術感染力連結鄉間生活,老宅庭院就是舞台,藉著音樂分享家戶主人家的故事,串聯歲月風華,純樸的農家日常,不就是這樣聚在一起分享生活點滴,醞釀人與人之間的濃情密意嗎?這一天,我們聽歌,也聽阿嬤的故事,一個人的一輩子,原來是可以這般深植你我心中。

相關活動資訊

「2024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

相關年度「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活動將陸續辦理,歡迎所有喜愛藝術和文化的朋友們持續關注台東縣政府文化處粉絲頁以及台東藝文平台網站,就能獲得「藝起來我家」庭院分享會的第一手消息!歡迎大家一起來成為「藝」家人。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粉絲頁 請點。

台東藝文平台 請點。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