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FR

【南島走讀】海海台東-星空走讀:在一片星空下,聽見南島語族的故事。...

【南島走讀】海海台東-星空走讀:在一片星空下,聽見南島語族的故事。

你是否也與我一樣,曾經覺得天文遙不可及?

一趟南島走讀體驗,從「島是船、海是路」的南島文化之中,發現星空天文之於臺東,不僅僅是一篇篇的神話故事而已。抬頭仰望眼前的一片星空,是曾經南島先民探索新大陸的指引,是如今部落獵人在野外判斷時序與回家路途的方針。

在以億萬年為尺度的時間軸裡,相形之下充滿變動性的洋流、氣象、海鳥,都是先民判斷海之路時不可或缺的一瞬靈光,而星星更是島民沉浸於海洋思維時,恆久而重要的存在。

啟程吧!航向南島文化之海。

兩場次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特別安排的【海海台東-星空走讀】,美好而精緻。領著民眾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出發。

作為人們認識南島族群的定錨,以一篇迷人動畫作為序言,思緒在婆羅洲、阿美族、吉里巴斯、夏威夷、排灣族、卑南族的神話傳說中流轉,初探南島族群與自然環境間緊密交織的生命之源。

「島是船、海是路」是南島語族共有的生活觀。從古至今、從「Kita我們」、「理解」、「邊界」、「交換」、「溝通」再一路到「認同」的6個單元,如讀本般探索著南島文化的各個角度與層次,感受彼此交織所展現的豐富面貌。

「你們有發現南島族群的世界觀,與一般常見的世界地圖截然不同嗎?對南島語族而言,生活與星空、海洋之間不可分割。一張由椰枝與貝殼所編成的『馬紹爾枝梗航海圖』,更展現了島民代代傳遞航海知識的智慧。」導覽員如此介紹著。

仔細注視著眼前的枝條與貝殼,難以想像先民該如何透過一張父親傳下的簡易地圖,然後憑一艘木製的船乘風破浪,拚搏出屬於自己的海洋之路,再傳承後代?

對南島先民而言,學會讀懂洋流海路、星空方位、以及海鳥因氣候而移動的方式,才能駛向未來的希望。日常不斷流轉在無盡的冒險與順應間,真正與自然共處,相較於現今,生活模式有著截然不同的邏輯與價值觀,更深刻感受人類是如此渺小卻又強大的存在,令人嘆為觀止。

品味阿美族的南島風味_‘Etolan Style都蘭國。

然後我們前往都蘭,以星空故事與在地美式晚餐,進入南島文化的體驗,再鑽入海洋文學的字裡行間,希望透過一場南島走讀,讓關心海洋的人,更加了解南島先民是如何貼近自然環境學習生活的模式。走進隱身在都蘭部落裡的一間傳統阿美族茅草家屋,屋前一片草地迎向早年祖先汲水的溪河,襯著夜色與暖黃燈光,相當可愛。老人家說祖先走過的路不能蓋屋,保留空地是高家子孫對先祖與文化的尊敬。

餐桌擺上了美麗的「達麓岸部落屋」阿美族在地料理。開飯前,豪哥交代由一家之主給予夥伴們這趟旅程的祝福與期許,在這裡,美食是重點,但認識阿美族的食育文化更是。

更選了團隊中最為年輕力壯的兩位男子代表部落階級裡的Pakalungay。由豪哥代為繫上清脆的臀鈴,雖然又笑又鬧,卻讓大夥兒認識部落裡的階級分工、臀鈴的巧妙作用、以及文化是如何活在每一位族人的生活之中。

阿美族被稱為吃草的民族,採集來的野菜纖維較粗也充滿風味,當老天爺給什麼就吃什麼的文化,煮成一鍋混著各種野菜的八菜一湯,就是部落家常味。盤中的三角螺、黃笠螺是選對時間才能從潮間帶「拿」到的新鮮海味,炒野莧、炒山蘇、刺蔥煎蛋、拌kenaw(山地小小蔥)、silao(醃生肉)……菜色豐富、搭配手抓揉捏過的糯米三寶飯,一口接著一口,相當飽足。

木桶蒸熟的hemay(糯米飯)通常是貴賓作客、喜慶宴會時才出現的料理。以手抓飯是傳統,在宴席間邊捏揉米飯的過程,一邊向晚輩分享文化、傳遞指導,慢慢吃、慢慢訴說,還能避免腸胃脹氣,往往近3-4小時的一頓飯,是阿美族的南島時序。

天空的眼睛,飛向都蘭星空fo’is

「天空是宇宙,天空的眾多的眼睛是靈魂轉世的轉運驛站,也是寄宿夢的地方。」_《天空的眼睛》。

導讀中,藉著《天空的眼睛》一書中星星之於達悟族人的意義,探究南島語族與星空的關係。有別於以希臘羅馬神話為主題的星空導覽,「都蘭星空fo’is」藉著一步步田調工作拜訪耆老們,盡力紀錄部落天文的故事。部落裡,人們對於星星認知,總是呼應著生態、傳說與生活,是與環境息息相關,更是理解世界的其中一種方式。

「對紐西蘭的毛利人而言, 4月份當Matariki從東方地平線升起與日月排成特定角度時,便迎來他們的新年。新年當天的清晨祭祀,就是向著Matariki,也就是昴宿星團。」都蘭星空fo’is的阿汀如此分享著。

毛利人冬季星空傳說中那艘由金牛座、獵戶座所形成的大船,其船頭就是Matariki的所在,據說有張很大的漁網,會將祖先的靈魂全網進來,送回Matariki,意旨回到原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而Matarik正是臺灣的天頂星:昴宿星團,更是所有神話故事的起源。

而回到位在山與海之間的都蘭部落,因為本身擁有的臍帶之地已相當富庶,光與鄰近的海與山林相伴生活著,就有拿不完的資源與食物,實在無須仰賴星空再冒險出海尋求新的居住地,老實說部落裡針對星星流傳的傳說並不多。

但都蘭星空fo’is從田調中,發現都歷部落4月份招魚祭的下午祭祀時間,族人會在地上擺七顆石頭,代表著昴宿星團此時正出現在天頂上方的位置;都蘭部落7月份海祭的早上4點,也正是昴宿星團出現天上的時間,而阿美族語更稱昴宿星團為所有群星之母!阿汀說雖如今的族人或許因長久生活演變,早已淡忘了與昴宿星團之間的關聯性,但透過田調連結起來的一切,再回推對應毛利人信仰的緊密關係,不禁令人驚呼其中奧妙。

透過部落天文的分享,重新察覺星空、環境、部落生活彼此的依附關係,從星空談到暗夜生態,從訴說回歸部落生活。一路從大角星、昴宿星團、角宿一、南十字星,跟著指引,想像一條屬於春天南北向的天際線正在天上引導著路徑,連接著臺灣、夏威夷群島、一路到紐西蘭天頂星上,南島語族先民們的信仰以及對星空的情感,就如此被牽起來了。

星空到暗空,把星星還給孩子們。

我們眼前的星光是數萬年前發出的光芒,因此星空是一本歷史之書,此刻即與過去相連。星球死亡後化為宇宙塵埃,經過數億年重組而又誕生,地球由那更久遠以前的元素所組成,生命又從中而生,阿汀這樣說著。我們即是時間。那麼我們與數千年前的南島人,距離是不是更近了呢?

「我們盡力推動部落天文與暗空社區,是為了還給孩子、孩子的孩子們一片星空。」成員阿Vi說。

我們坐在海岸礫石上仰望星空,沉浸暗空在導覽下化身而成的美麗。跟著部落青年Sufin(Sufin Paylang 蘇木成/Mafana樂團主唱)充滿穿透力的歌聲,想像星空之於海獵人、一半山獵人與離鄉者的精神寄託;又或者聆聽部落耆老Siki大哥(Siki Sufin 希巨蘇飛)訴說老人家流傳下來關於「聖山馬拉道Malatao」的傳說故事,一對兄弟化成讓Malatao(都蘭山)與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成了都蘭部落的守護,在這裡,人與環境的依附關係是如此緊密。那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就是都蘭部落的守護者。

當真正身處於黑夜之中,專注聆聽Siki大哥與海浪一同吟唱出阿美族古調的那一刻,發現生活原來真能比想像的更加美麗。

相關資訊
海海台東-星空走讀
活動時間:4/13丶19 。14:30-20:00 二梯次
核心書單: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

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晃晃二手書店
協力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都蘭國 ’Etolan Style、都蘭星空fo’is、台東製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