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旅行】走走池上:落實生活感,是移居池上最重要的事。

很喜歡到池上找大白(本名:羅正傑)聊天,聊移居、聊在地、聊生活、聊努力;移居的人身上會繫著一股純粹的信念,總是讓人更加相信這塊土地真的好值得被喜愛,而台東是如此真真切切地令人著迷。

退伍後的大白,環島旅行成了每年的習慣。趁放假時,騎著車走入台灣各個鄉鎮的角落,好好感受從人、從土地所共同孕育出的獨一無二,深深影響著他的價值觀,他說「走走」是初衷、是動力、也是一切的最根本。

承租60年老屋,是留住腳步的契機。

「你知道嗎?其實『走走』的概念一直存在我的腦海裡。本想藉著旅行中的觀察作為分享的主題,只是最初並未設定地點是池上或者其他地方,來到池上,一切都是緣分。」

2013年,大白辭去上班族的身分轉為自由工作者,一邊旅行一邊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停留於一直很喜歡的花東。

隔年,在一次與池上朋友聚會裡,大夥兒打趣地說:「既然你這麼常來池上,何不直接租個空間住下來就好了?」本沒多想的他,在友人的邀請下,看了一間門牌號碼恰好為「99號」的60年老屋,好像默默就開啟了「走走池上」的序曲。

架設「走走池上」粉絲專頁,一方面是想分享池上的點滴,以24節氣的自然時序,傳遞農人與土地間的關係,因為在鄉下生活的日子,實在是慢得很有人情味,也很有深度。

而老屋,起初只想做為一個彼此交流的工作室,與朋友一起慢慢整理老屋,享受移居池上的新生活。室內的每個空間設計、設備都是因自己想要而存在;想品嚐喜歡的咖啡豆,而買了義式咖啡機;想自己做出要用的木作,就買了木工切台;得規劃攝影時需要的場景、得擺放必須的紙樣、得放上心愛的書,一回神,就成了這般迷人的模樣。

共同工作空間,因夥伴加入而豐富。

把老屋設定為開放的共同工作空間,2015年9月開始,有了夥伴依真的加入後,這裡正式多了咖啡屋的身分。他們一位以設計紀錄生活,一位用咖啡努力實踐著,依真與大白這亦師亦友的關係,讓「走走池上」又變得更不一樣了。

熱情的她有股感染力,整個人好像和池上融為一體,年紀輕輕卻活得相當自在;因為欣賞走走池上平台的堅持與影響力,決心跟著大白身邊學習而來到池上,也將自己的咖啡所學帶入這裡。

清晨六點,依真會一起和在地的爺爺奶奶們到泳池運動;照顧愛貓粉腸;開店、跟朋友聊天、製作點心、趁休假時繞島尋覓咖啡豆、或是下班偷閒在店裡看電影,跟著朋友一同大笑,這些都是在池上生活的簡單日常,也因為如此,她能好好思考自己的咖啡廳該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奶酪是簡單用純鮮奶做的,清爽又舒服,只要配上喜歡的果醬就可以了;對了,你敢喝桑葚牛奶嗎?最近跟著低調民宿的愷哥一起去採桑葚,煮出來的果醬可好吃了。」

來到池上,發現人與食物的距離變得很近,那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各自長著的獨有風味,就出現在家裡旁邊;許多食物都知道是由誰種的、種在哪裡,也聞過水果從樹上剛摘下的香氣。

跟著在地朋友的腳步,親身感受雙手摘取食材的樂趣與信任感,生活在池上,飲食變得很踏實,而這也是「走走池上」想分享給訪客的體會。

每三個月會照依真的「咖啡繞島地圖」輪替店內的「選豆名單」。自各鄉鎮的十多間用心小店中,挑選出3間自己喜歡的烘豆,帶回池上與客人分享,她說曾有客人因在店裡品嚐到曾經熟悉的滋味,而像巧遇知音般,滿心歡喜。

「有時候,客人反而會教我煮咖啡技巧;或是知道我喜歡研究各種豆子,特地從外地寄來他們喜歡的咖啡豆與我分享,真的!我好愛我的客人唷。」

依真告訴我們,走進店裡的,有在地人,有些是朋友的朋友,也有從粉絲專頁而來的讀者群,幾乎大家都與「走走池上」有點關係;也因為如此,空氣中總是瀰漫著友誼的善意,彼此交換故事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生活很令人滿足。

旅行、在地、設計、咖啡,走走池上。

無論是線上平台,或是實體店面,「走走池上」像是一本大白用來記錄池上的生活日記,沿途碰到的人、事、物都可能會被寫進他的故事裡,努力地讓外地人看見在地的美好。

走過了許多地方,他發覺對鄉村而言,最棒的還是一切能真實回到生活層面。有觀光,當然也不能少了在地人的生活,地方才能多元化的健康發展

將原有的設計工作從都市移往池上的大白,一邊利用網路工作,一邊努力學習當地人的生活腳步。透過細膩而緩慢的陪伴,記錄池上稻田的四季景緻,以及產業的故事,還有那些在鄉村生活的美好與辛苦。

雖然每次接案都得往返台北-池上,但相對有多了更多機會將池上這些很用心、很天然、很自在的生活帶出去,讓走走池上持續像橋梁一般的存在,一切都很值得。

相關資訊

走走池上

粉絲專頁 請點。

地址:池上鄉中正路99號
營業時間:14:00-22:00
聯絡電話:0986-367216

台東咖啡.走走池上|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本文同步上傳 時刻旅行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