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美食】台坂部落齊納福:部落婦女的手藝經濟。|銅板美食|董又瑋

問起排灣族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你知道是什麼嗎?

一捲以月桃葉包裹著的長型米粽,透出清雅香氣;裡頭一層層交疊的樸實滋味,有糯米或小米、醃豬肉、假酸漿葉,以大鍋柴火慢煮熟透,一人一只,是部落時節喜慶時上桌的cinavu,也是都市人難見的部落美食。


※cinavu:排灣族語為用葉子包的食物,像是漢人的粽子。通常裡頭放入豬肉,米種則是小米或糯米都有人使用。

以齊納福,找回記憶中奶奶的滋味。

「部落裡因工作機會少,年輕人無論是求學或是求職,往往都得離鄉背井到外縣市尋找機會;因為離家遠了,奶奶或是媽媽親手做的cinavu,就是屬於家的味道。」

董又瑋告訴我們,身為長孫的他,從小最愛就是奶奶親手做的cinavu,每每想家時,一口cinavu就能感受奶奶來自家鄉滿滿的關心與愛護。

cinavu是排灣族每家每戶都會製作的傳統料理。家族裡的每位婦女,在廚藝上皆是承襲上一代的作法,因此家戶各有各自的滋味;又因製作過程繁複、小米產量有限,所以cinavu並非外人以為是排灣族人的日常主食,反而是重要場合時才會出現的獨特料理。

當奶奶離開以後,又瑋一直想找回那股傳統的滋味;以cinavu創業,不僅是想留住部落的飲食文化,更是想留住心裡頭難以忘懷的情感。

小小的齊納福,大大的部落理想。

「記憶裡,小時候的部落是共享的,我們帶著一根湯匙,就可以四處串門子餵飽肚子,在頭目治理的部落裡,不分彼此;後來隨著社會轉變,宗教、政治等因素強烈地影響著族人原本的生活與價值觀,一切便很難再回去了。」

從小在部落裡長大的又瑋,走上了教育體系,不僅身為體育老師,也兼任著學校的輔導主任,因此對於部落裡的家庭關係及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轉變,深有感觸。

「在上一輩的生命記憶裡,曾有一段孩子被賣到西部工廠做童工的黑暗史,這深遠地影響著原本穩定的部落經濟。

當這些被社會發展所影響的一代返鄉時,因長期缺乏教育,相對也沒什麼工作機會,往往導致下一代的成長環境也變得困難,而這些真的都是難以處理卻又常見的部落問題。」

部落裡,維繫家庭情感的大多都是母親的角色,但也因母親需要照顧孩子與家庭,往往很難擁有獨立的經濟收入,因此又瑋便想,若是婦女們能販售拿手的cinavu賺取收入,不僅可以提升婦女的地位,說不定也能減少一些部落的家庭問題,因此「齊納福之路」便從此展開了!

傳統的cinavu滋味,得從老人家問起。

與自己的Pavavalung(巴發發龍家族)不同,又瑋的岳母則來自部落裡另一個的kaingau(蓋依腦)頭目家族,代代傳承著最傳統的cinavu作法。決定創業時,便請岳母手把手教導如何製作,恰好,這滋味與記憶中祖母的cinavu相當類似。

「每一家的cinavu多少都有著些許的不同,隨著季節變化,有些是內餡使用上的不同,下雨天蝸牛很多時,就會出現蝸牛版的cinavu;若是採集到蜂巢,那麼就有蜂蛹cinavu端上桌,苦花魚也是部落裡常見的食材;但我記憶裡祖母的滋味則是包著醃豬肉的傳統cinavu。」

他開始號召起部落婦女們如從前般,一起製作cinavu。但要如何將這純手工的傳統食物標準化呢?從葉子包覆的方式、食材、調味、烹調過程,一點一滴解析著,然後不斷在一旁陪著婦女們製作。

每次接到訂單後,製作過程就得從採葉子開始做起;溪邊採葉、洗淨整理、月桃葉得先煮過曬乾,假酸漿葉也得洗淨晾乾,然後將糯米浸泡10個小時,豬肉也醃好備用,如此才完成了前置作業。

接著就是婦女們的功夫了,俐落的層層包裹,平均一分鐘可完成一顆cinavu;包完後,大鍋裡先鋪好一層月桃,然後依序放入成品,以水淹過米粽,再覆上一層月桃,然後以相思木的柴火燒煮,此階段是最重要的時刻了!

大火一滾,得立刻抽出柴火、穩定火侯,以中火慢煮2.5小時,讓一鍋米粽能均勻受熱、熟度一致,品質才能真正穩定。

而這一顆真材實料的齊納福,特別飽滿大顆,又瑋說一開始就希望cinavu能成為大家餐桌上的銅板美食,來自達仁鄉台坂部落的傳統美味,現在只要下單就能享用。

相關資訊

齊納福
線上訂購 請點。
地址:台東縣達仁鄉台坂村啦里吧7鄰20號
訂購電話:0989-340897
e-mail:a489041162@gmail.com

特別感謝:
達仁鄉公所
邸 tai dang – 創生基地

南迴旅行.齊納福台東製造FB粉絲專頁)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